close
作者: awendy (liberal) 看板: P_a_wendy
標題: Big 5
時間: Mon Apr 17 21:52:43 2006

智能理論研讀會研讀記錄(十六)



研讀時間:92.12.13(六)PM 13:30~PM16:30

研讀地點:高雄師範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會議室

研讀章節:Ch 26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導 讀 人:羅瑞玉教授

參與成員:方金雅、丘愛鈴、陳密桃、陳埩淑、羅瑞玉

(按照姓名筆順排列,敬稱略)

會議記錄:

壹、 會務報告

貳、導讀紀要

我們看前面跟後面的地方,大概其實心理學家他們常常要去看智力跟人格的特質
,因為如果說在傳統的過程當中,我們是把它切開成兩面去討論,智力,比如說
:看今天教育心理學的話可以發現,早期教育心理學它是智力、心智和人格,
這個地方是剖開,社會與人格,另外就是學習與智能的部份,所以它是拆開來,
不過大概後來一些學者他們都會比較去思考說那智力與人格彼此之間影響的歷程
,是不是智力比較高的人,他的人格就比較健全,或比較適應良好,那這個部分
可是大概來講比較片段,其實比較早的時候,人格心理學Cattell卡泰爾他大概
是用建構式開始,那另外還是以智力測驗為母,維持魏氏智力測驗!一種※※他
提出來的時候,他就有發現到說特別去談論智力,像跟人格的表現是一樣的,就
是說有些情感、動機,其實是智力當中的一部份,另外就是魏氏智力測驗是第一
次就是可以從智力測驗裡面測量腦傷、適應不佳,或者是腦傷的部份,他大概
他部分他開始去評估有關於人格的部份,把人格納進智能的角度,那過去從兩
個角度,一個就是用心理測驗的方式去看智力跟人格的關係,另外一個他是用
藝術後期的發展對人格的部份,有些時候用因素分析,或者是心理建構,因素
建構的部份,去看他們之間,藝術建構的意思就是說把不同所有行為描述特質
都放進去之後,他把他投入以後因素分析,結構出來就會發展到,去區辨這邊
是比較屬於智能部份,這邊是比較屬於人格部份,就是用這樣的方式,靠測驗
去因素建構出智力跟人格兩部份,前面比較重視過去的思考,然後這一章他也
試圖去看智力和人格之間的交互關係,他事實上,這個學者也蠻希望說,尤其
是認識心理學之後,他要去看因為人格一方面,大概後期的人格包含特質論或
者因素論,還有認知學派,尤其認知學派他們通常會採認知的基模的角度去建
構人格,事實上這個部分他也深受到智力尤其是認知歷程角度的影響,這個部
份他也試圖去整合,可是又要去看看他們之間的關係,那比較有名的Eysenck
1994年,他在心理學裡面Eysenck是屬於生物學派的,那Cattell是屬於特質學
派的,那Cattell是第一個採用特質去描述,那事實上,Big 5五大因素論其實
是有好多好多就是人格心理學者他們不斷去建構出來的,所以後面Big 5到底
是誰提出來的,其實Big 5五大因素就是人格的五大因素,

包括第一個人格的和善性,開放性,謹慎性,但有人懷疑五大因素對成就測驗
,五大因素從特質論而來。Eysenck只有提出三大面向那三大面向是因為神經、
精神疾病把它放進去,所以他對於人格的穩定性,還有內向跟外向,後面的例
子談到,後面大概所有思考都用Eysenck的三大面向,一個是人格的穩定不穩
定,還有就是內向性跟外向性,還有神經質就是神經質的部份,那這個部份結
合腦部生物的系統,所以大概從這個地方去看人格的歷程,去驗證人格歷程
當中他可能是資訊歷程之間怎麼去影響,那我們大概可以看到早期時候古典的
認知科學論,對於生物層次這兩個記憶儲存資訊歷程,第三就是所謂人格專注
,個體的動機,意圖,適應這個層面,三者交互作用,或者分開從三個層次去
討論,那生物層次的本身就是比較重視神經功能的部份,那這章他基本上可以
看到第二頁的圖,這個學者Matthews在第582~583頁有去說明說其實測量智力
跟測量人格有些相同,也有一些不太相同的地方,看582頁的地方,這是簡單
來講,結合了這個部份,我可能不是翻的很好,通常前面三個歷程,我們可以
看第第一個神經生物學的部份,他認為說早期是把這三種合在一起去應用,生
物學的部份就是神經科學,神經科學這個地方,上面一個是認知歷程的部份,
另一個上面是人格適應的角度,這三個是講剛才傳統的認知科學,對於個體行
為由這樣的交互過程中去處理的,那大概可以看到說,這裡面其實隱晦了比如
說單獨談適應,我們看到它外面的行為,其實有適應的層面,適應的層面可能
是要連結生物科學,神經科學的部分,那這個部份現在大概也都被證實了,就
是說神經心理的部份可是認知心理的部份後來比較重視中間的歷程,現在他就
是想辦法要去把它做一個結合,去看看人格和智力之間跟我們所談資訊歷程去
討論的,那接下來他開始去談有關於人格部份的一些觀念,在583頁的地方可
以看到這個表格,這個表格就在講不同面向的話,就特質來講,那可能可以看
到說智能是有或沒有的,智能是高是低,但是人格通常要差異,面向的多寡,
就是說人格心理學是看有多少特質,那它並不在於特質的多寡,智力常常會講
比較面向說希望知道他是高到何種程度,或是低到何種程度,那像智力測驗是
要求你表現最好的那一面,人格常常是要了解你實際上的狀況是怎樣,之間是
有點差異,就是光他的要求,而且人格常常是不穩定的,人格測驗從來沒有一
個是有效度的,那人格測驗和智力測驗其實在性質、面向、要求上和我們所期
待的結果是不同的,大體上會發現到早期的話,因素分析試圖去建構人格和智
力測驗他其實是不一樣的兩個概念,然後智力是比較單面,而人格是有好幾個
向度,談到人格的話,比如說神經質,非神經質的,通常可以被納入接受的,
可是很少人說,高智商跟低智商的人,我們通常說高智商比較好,低智商比較
不好,OK,那這個地方比較有些差異,那人格從這幾個角度去看,其實這個地
方不是最好的,智力測驗常常是要測出他最好的層面,可是人格測驗就是金雅
所說在真實情境當中他通常表現的狀態是什麼,人格是一種狀態的,然後常常
智力評估是設計好的測驗,還有一定的時間地點去測量,那人格測驗是自成,
常常沒有時間,以人格測驗來講,他常常是自成的,沒時間限制,非標準化就
對了,那這五個是在評估的時候,穩定性的話,智力測驗是有信度的,穩定性
就是說有信度的,比較穩定有信度,那人格比智力測驗不具信度,然後解釋結
果的時候,能力測驗的解釋是比較明確的,那麼可是在聯結情緒上常常是很困
難,可是人格測驗常常可以連接情緒,動機的部份,那這個部份就是說,另外
一個就是在實際的問題當中,我們用智力測驗用的比較多,人格測驗其實因為
他測驗的複雜程度還有它的特殊性,很少人用人格測驗去評鑑或者是使用,其
實非常的少,像我們常常在講說教師本身是個人的特質,但好像沒有用特質去
選擇一個教師誰適合,那在試圖要把智力跟人格這兩個關係拉成的時候,其實
我們從傳統的在584頁開始之後,有一些研究是說有蠻多的一些不斷的努力去
分辨這個有關於動機或是一些過程,智力人格有關的一些證明,比較明顯的是
585頁下面,用了135個後設分析的研究,後設分析的研究也去了解智力的部份
跟人格因素哪些是有關聯的,當然他發現有一些有微妙的關連,那都是蠻輕微
的,大概是在585頁那邊,最高的一個是在R.458有些後面是語文能力的地方會
比較有關,語文是表達,後面有解釋說為什麼語文能力的部份會比較重要,因
為有些時候人格要用語文,比如說要描述自己的時候,他常常要用語文能力去
界定,或是闡述某些歷程,那大概可以看到比較明顯的就是說有些是正相關,
比如說通常開放性人格,外向人格,他跟智力有正相關,智力比較高的,他可
能會比較在人格的時候外向性、開放性,巷後面五大因素裡面開放性,他裡面
包括彈性功能,然後是開朗大方,然後比較具有創造力,外向性人格的部份不
是內向的,這個部份可能跟智力比較有關係,另外就是神經質的部份,這個部
分與智力是負相關的,神經系統的部份,那這個部分和下面後面的情感部分其
實最重要以Eysenck的話,因為根神經連結,最重要我覺得還是大腦,如果是
※※這個地方比較少去談,(…英文)的多元智慧,那我們可以看到(…英文)的
多元智慧,他處理人際跟自我反省的情緒部份,其實他就比較跟人格有關係,
那個部份其實是在我們情緒中比較接近邊緣系統的部份,然後智力思考抽象思
考在我們前論系統,那其實是如果按照這個角度來講的話,他其實是因為處理
的位置不太相同,然後也可能會影響,就是說其實是跟大腦有些神經質,神經
質跟智力有負相關,其實可能是他處理的地方比較不同位置,包括人格後面,
他是認為是沒有談,以人格理論的話,其實在大腦的部份,他最近的研究他很
強調生物神經心理的連結,那那個地方包括說,比如說,我們的右腦跟左腦,

我們的左腦本身呢,主要掌控是屬於積極的,或是高昂的情緒,比如說我們去
決斷或是喜歡,愉悅的,悸動的,還有比較高昂激動積極的情緒,是在大腦的
左面處理的,但是比較負面、抑鬱的情緒,大部分都是在右腦處理的,那常常
以性別來講的話,女性的田思期的發現是左腦跟右腦,女性常常在思考的時
候是左腦右腦的,雙腦進行的,男性通常會有腦側化,腦側化就是他會偏重
,但又交雜內分泌腺素的關係,女性為什麼容易感傷,容易會有負面的情緒,
比較抑鬱,這個角度像是這個心理學後面的部份談到,女性比較性格和性別
當中的關係真的是層面的問題,那我們知道創造力本身按傳統跟大腦相關的
話,像音樂、藝術這些高創造力的,大概都是右腦比較發達,所以通常他們
也比較情緒化,比較敏感,覺察度高,感受度高,對情緒的體會比較豐富,
那其實智力的某一個過程,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講的話,其實還是跟大腦
神經器官有關係,所以可能我們在談人格的時候,他其實是過去智力所測量
的比如說傳統的智力,他所測量的可能是屬於我們的前顎系統處理的事物多過
於我們的邊緣系統所處理的東西,而人格可能有更多是跟情緒還有神經系統像
邊緣系統之間,還有記憶這個部份的關係,他可能就是連結,那像這個部份他
後面談到的包含智力跟人格之間交互歷程當中,他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記憶歷程
,記憶歷程的話就是說智力當然會影響,可是如果情緒跟人格的部份,往往歷
程當中,我們會記憶很多,大概跟情緒被挑起的激動比較高的人格,這個部份
比較有關係。

那智力和情感這個地方,神經質、焦慮、憂鬱、生氣,這個地方特別談到就是
說他跟智力之間的關係,那麼他會降低智力然後有人認為說焦慮這個特質,他
會降低智力的運作和各種行為表現情境,那通常之間焦慮特質高的,他通常有
時候會常常以學業成就或其他智能表現去測量的時候,他往往會產生智力跟焦
慮之間,他是呈一負相關的,這個地方,但不過因此文獻認為說焦慮特質跟智
力測驗之間的關連,他其實是不應該被強調的,不要去強調人格跟智力有關,
那就從焦慮特質可以看到說焦慮愈高的人在智力測驗的表現上是愈低的,然後
又解釋這種理論說,他可以看到智力跟焦慮特質是呈負相關的,所以智力跟焦
慮是有關係的,那一般來說,如果從這個角度,一般文獻就會說他其實是建議
說如果你要去驗證他們之間的關係,這一部份他應該是可以驗證到的但應該不
被強調的。再來就是談到外向性跟內向性。那Eysenck它外向性跟內向性是他
建構三大面向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面向,就是外向性人格跟內向性人格包括
我們後來奈氏心理測驗它外向跟內向城為他人格測驗裡面,一個很大的面向,
那比如說我們會看到人格特質比如說外向,是健康,開朗的,會比較屬於是領導
者,那如果是內向,適應良好,也就是奈氏心理測驗裡面,比較是屬於一般型
的,然後穩定型,通常可以被領導,是適應良好的人,但是他比較不被建議成
為一個領導特質的人,那這個外向性或內向性,其實就Eysenck來講,是跟生活
結構是很有關聯的,就是說基本上是生物基礎,生物基礎通常是比較不容易改變
,一個人氣質論,後來的趴普的氣質論,氣質天生,後面有談到說智力測驗跟
人格相關的時候,在那個地方最明顯,就是最好跟最差的,就是智力最高跟智
力最低的,第五個麻煩大家改一下,因為當時弄錯了,應該是開放性,這五大
性格裡面的開放性,那開放性格他就是會夾雜著,什麼較開放性,開放性可以
看到五大性格裡面,比如說幽默,開朗,大方,然後比較具有彈性的,所以他
應該是智力跟威權主義,就是說在智力層面上的反映,另外一個威權主義就是
比較刻版,強制性,比較不具有自由的,那開放性高的人,通常智力比較高的
,反應性比較高,彈性比較高,然後創造力比較高,自由度,比較不是刻板化
的,狹隘的,也就是說開放性跟智力是有關係的,通常智力比較高的人他們在
人格的五大因素裡面,表現出來的就是比較開放性的,然後比較外向,開放的
,神經質比較低的,和善性就不見得,這裡面沒有談和善性,五大因素型態嚴
謹性跟和善性,那嚴謹性謹慎思緒這個地方比較少討論,最常談的就是內向跟
外向,還有神經質的部份,那接下來就是在驗證智力跟人格之間的關係,一個
就是從犯罪的角度上去看,少年犯罪,現在目前的時境就發現到說,一般青少
年犯罪他IQ分數比正常人低八分,這是一個研究裡面是這樣的,然後Wechsler
他也說犯罪少年在反社會行為測驗的行為表現分數比語文分數高,語文分數低
於常人的,然後反社會行為的分數高,然後這個地方他認為說,不過他也提出
來雖然都是支持犯罪青少年通常IQ比較低,比較容易被判斷力,問題很多地方
,服從性比較高,這一類的,自己的自主性比較低,所以一般來講,就是說這
個部份的分數是比較低的,那這裡就談說說在反常和異常行為,我們看到智力
跟人格的關係,精神分裂也是這樣子,那其實像心智方面,過去我們看到社會
智能,就是靈敏度,反應力,反應程度,那非刻板化,精神分裂症者這個地方
,尤其是他的思考跟判斷能力,其實是嚴重受損的,那一般來講,我們之前有
一些case是他們精神疾病,他不是到憂鬱症,就是說初期的時候,精神分裂症
的孩子,他的學業能力可以聯考遇到不適應的時候回來考試,考試考完都還可
以繼續考,還是可以考上學校,他沒有到憂鬱,服藥到很嚴重的狀況之下,他
們智力是看不出來的,在談人格異常的狀態下,其實人格跟智力之間的表現,
特別談到一點就是說一個很重要的點在詮釋說智力他可能會在歷程,認知以後
,尤其後面談到目前社會的認知,還有認知心理學,包括自我表現,自我作用
,自我效能,後面談到適應歷程的地方,談到這個部份,然後談這個地方的時
候他就會發現在這個地方人格的歷程,作用在智力的表現其實是有交互作用的
歷程,他的關係應該在那個地方被探討,所以我想這個部份也是會去說明說在
後來會重視應用,實用智能的部份,因為實用智能可能是一個產物,就是說他
的歷程當中,有人格,還有還有很多的部份到最後,實際上在應對而不是通常
我們智力的能力,就是說他是比較整體性的,他比較不是被區分的,分隔的,
然後他可能還有一段歷程的,加上目前探討最熱門的認知,資訊歷程的過程當
中,他在後面有特別談到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有些連接比如說在第6頁的地方
可以發現到說,事實上比較能夠連結外向者的功能在智力行為跟控制跟自我
調節之間,他們或者高智力者更有能力去達成個人目標,就是說這個時候可能
智力跟人格之間有一樣的關係,一個在人格特質上比較趨向外向性特質的人,
他可能他在跟高智商結合的時候,他可以使得他可以容易去達成他的目標,變
成一種成功智能,使得智力表現是可以比較高的,到最後可以比較容易去自我
掌控,自我監控,可能在調整的過程使得更能達成個人的目標,所以他常常會
有更好的智力表現,在來在這個地方我就思考到一個問題,認知負荷,我們現
在已經驗證在記憶或學習的過程之中,你的人格的變項會影響你包括社會認知
,還有我們在學習,還有偶發,突發的壓力,焦慮,情緒,這個固然這個是沒
有錯,往往會容易干擾,像記憶尤其是情緒性作用的時候,跟記憶連結是最密
切的,不過有人就講說情緒中樞跟記憶中樞其實是非常接近的,再來講到情緒
跟人格這部份,譬如高挑戰但是沒有高焦慮,挑戰性高,支持性高,結果腦細
胞的地方長的很有系統,等於說電路分支愈精密,然後如果是高挑戰,高焦慮
,高壓力,高威脅,會長結成一團,最後結論的地方我就把它念一念,整個人
格跟智力的部份在智力多變的人格因素上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關係,那事實上我
們運作的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所看到的,那通常不斷的相互衝突,發展還有日常
行為,所以有些時候人格的組成,行動因素會影響智力的因素,這個地方比較
強調說,人格本身是一個歷程,他常常會影響智力的表現,是不是說智力比較
高的人,他人格不斷的發現到後來談到說可能在了解智力過程當中,其實人格
的作用在其中,怎樣去區辨說短期人格表現如何影響長期人格的行為,就是說
現在智力人格之間交互作用實在很難去看到,其實他們是在試圖建構,可以另
外看到另一個圖形,601頁的地方就會一個認知到適應的人格跟能力之間,601
頁的地方這個可能比較容易去解釋說人格跟智能之間在行為,認知到適應歷程
當中是如何交互作用的,601頁的圖是比較容易懂,中間是怎麼樣資訊歷程,
到最後產生行為如何產生適應,測量到最後的特質,他也用圖做最後一個總結
,那當然就是說負面的情緒動機會使智力表現趨於中等,好的智力比較負面的
情緒,但是需要專注和記憶的工作,如果說智能是在表現專注,能力,反應迅
速能力,還有記憶這類的能力,我們智力這個層面受人格影響是比較多的,那
情緒性疾病和輕度壓力能會損害智力的運作歷程,那相反的,其實策略方法的
運用,藉由動機因素像動機因素像自我效能成就需求會使得它持續的增強,這
裡是說人格其實是會有加成的作用,使得智力表現的更好,就是說屬於人格的
某些層面,比如說特質,再談到最重要的是有兩各地方,那大概我們去探討就
是說我們要怎麼智力透過促進個人正面認知的歷程當中影響人格和情感狀態,
那怎麼使得高智力的人,通常高智力的人比低智力的人常常在社會或情緒上表
現較佳的適應,高智力者本身,他常常可以去幫助別人,他的人格表現比較好
,比如說,事實上我的研究像一個利社會行為能力蠻有趣的,只是說那是不是
他的實際能力,利社會行為當中,同理心是情緒的,但同理心對一個孩子的行
為表現他預測力其實是很低的,但自我效能的預測力較高,我的研究裡面發現
到很有趣的一個現象,就是學校裡面對學校情境裡老師的領導對韓子能夠表現
到利社會行為,幫助別人,那些和善性的特質,表面上看是特質,老師第一個
有效的預測變項,老師領導方式的作風重視什麼,第二個有效的預測變項,自
我效能,孩子他對自己愈有信心,不是人格自我的部份,包括學業的自我表現
,體育運動的表現,自我效能部份的整合,愈相信自己有能力的孩子,自我效
能部份的整合,愈相信自己有能力的孩子,他表現的愈好,我們在社會心理學
裡面讀過說,其實自卑的孩子,憂鬱的孩子,他其實是不太去幫助別人的,所
以這個部份就是說能力好的孩子通常比較能夠去幫助別人,智力好的比較有一
些領導人或是願意幫助人良好的特質,

人格特質適和善性的,在五大因素裡面有一個和善性,可以比較多一些道德的
和助人的表現,那同樣的就是智力比較高,從研究中發現智能論,但是有一個
比較有趣的,孩子要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普通智力的孩子讓他覺得說他有良
好行為或者是去鼓勵他,讓他自己願意去幫助別人,讓自己有信心,某個部份
他其實是一種特質,老師鼓勵孩子關懷,溫暖,民主,誠意接納的孩子通常會
比較多助人的行為,比如說,跟人分享,合作,幫助,那如果老師常使用物質
求償的,最後一個地方講到整合,確實改變我們的觀就是整合觀,可以改變我
們很多看法,所以我們進一步了解很多正常,其實可能是病態的,這個發現對
21世紀的個別差異挑戰,事實上我們對個別差異像這些研究,其實人格是個別
差異很高的,像智力測驗很多是獨立的,但是我們試圖去統整,整合的過程當
中,可能會給我們一些很多不一樣的觀點,這也是蠻有趣的。像現在認知心理
學談的蠻多的,過去早期的話,研究的訊息比如說在什麼時候投入,訊息歷程
怎麼產出,都完全從訊息物質訊息歷程的角度去看,那印象深刻得是當時學認
知的時候,動機,1982一個動機理論裡,情緒像一個柵門,能力測驗好的時候
,電力再強,電燈泡有多少能,智力很高,可是如果情緒那個柵門一關的時候
,永遠都輸不出去,道德也是,一個人很有能力去表現他的道德行為,但情感
上他就不爽,不喜歡,所以在談動機理論的時候,如果說前面有談到情緒,社
會智能的部份,包括人格的部分就是說,智力測驗區隔出來可能是很高的,可
是事實上智力要表現出來的時候,他其實是受到人格歷程或是情緒或是動機,
這些他的決定歷程過程當中,就是說刺激到個體反應它產出的時候,這些地方
其實是在作用的。

從這個角度去看人格作用過程當中,從這個角度可以去想到說人格可能是可以
改變的,而智能比較是不能改變的,這邊是智能論,所以他說智能,人格使智
力表現的比較好,或是人個使智力表現的比較不好,正相關或負相關。整篇是
在印證它們的關係,探討它們是同一面向或不同面向,結果發現其實相關不多
,人格表現其實也是一種智能表現。


--
The journey is every thing.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R41139.dorm.nhcue.edu.tw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郁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