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wendy (蘇菲亞&mayday阿信) 看板: P_a_wendy
標題: 人是萬物的尺度?
時間: Fri Dec 10 00:18:20 2004

公元前第五世紀,希臘辯者普魯塔格羅斯曾經宣稱:「人是萬物的尺度」。
這種觀點,大概也呼應了畢氏學派所主張的
「萬事萬物,都可以表徵成為數目的比(ratio)」。
正因為如此,所以,「ratio」 對應的希臘字「logos」,
就成了「可以表達」的意思了,
從而「可公度量」顯然就成為古希臘人的日常用語了。

不過,萬一我的「尺度」與某一個線段是不可公度量,
它們以一種「非比」(ir-ratio)關係存在,那麼,
運用我的「尺度」,就無法表達這一個線段的長度了。
古希臘人稱這種情況為「alogos」,也就是缺乏文字可以表達的意思。

在「不可公度量的比」尚未出現之前,畢氏學派可以說是自信滿滿,
總認為利用「比」的概念,就可以理解整個宇宙了。其實,這種手法也反映
在他們對美學的研究上。譬如「美」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有很好的比例關係。
無怪乎,他們會對「黃金分割」的比(約等於1.618)會那麼執迷了。

希臘人(尤其是畢氏學派)這種以人類為中心的「偏執」(「我執」?),
在「不可公度量」出現之後,就很難再堅持下去了。於是,繼之而起的
柏拉圖學派,就勇敢而率真地提出並面對愈來愈多的「不可公度量」的事件。
門徒中的希兒特斯與尤德克瑟斯也因而成功地發展出一套比例理論,
最後,再由歐幾里得總結了古希臘人在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

然而,從「不可公度量」到「無理數」,其實是漫漫長途,前後延續了
約兩千年之久!這一則數學故事的完結篇,恰好也見證了像√2這樣的無理數,
終於取得了「數目共和國」的公民資格。


http://nscnt22.nsc.gov.tw/popular_science.asp?add_year=2003&popsc_aid=130
--


呵呵 找自概 奈米科技在生活上的應用
很隨意的瀏覽網頁

無意中看到「人為萬物的尺度?」這小標題

會心一笑
呵呵因為這是哲概課老師 講述過的一段



The j☉urney is every thing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BBS telnet://bbs.wretch.cc 開個人板 超快 不用連署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 Dorm45.NHCTC.edu.tw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郁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