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wendy (i may day2005) 看板: P_a_wendy
標題: 繼續成長
時間: Sun Aug 14 23:49:36 2005
[心靈文章]繼續成長吳淡如
有個食品廣告描述親子關係,相當貼切「一般家庭」的情況。
小女孩問爸爸:「我們家為什麼沒有鋼琴?」
爸爸說:「因為我們家已經有電子琴了。」
小女孩又問:「為什麼我們家沒有電腦?」'
爸爸回答:「因為爸爸的頭腦比電腦好。」
(我才不相信呢!看到這兒你或許會這麼想。
可是,在我們小時候,爸爸不都比上帝還大嗎?何況只是一部電腦呢
小女孩相信了,但這時她看到鄰家小男孩坐在樓梯口吃東西,
她問:「為什麼我們家沒有……?」.
爸爸嘴也饞了,說:「我們趕快去買吧!」
對於小孩的「為什麼」,現代的大人確實常用「問A答B」、「指鹿為馬」或哄
騙的方式來回答。這種解惑的模式,比我們小時候爸媽動不動就訓誡「少廢話
」、「囝仔郎有耳沒嘴」是好一些,但長久來看,小孩的腦袋裡一有知性的疑
惑時,他也會同時浮起「唉!問我爸也沒用啦」的念頭。
在《心靈雞湯──關於勇氣》裡有個類似的故事:小男孩和爸爸一起散步,
小男孩問爸爸東,問爸爸西,爸爸全都客氣地說不知道。最後小男孩看著天上
的月亮,問爸爸為何有月圓月缺。爸爸也還是說:「抱歉……我不知道。」
反而是小男孩有點不好意思,對爸爸說:「爸爸,我好像不應該那麼多話,
問你這麼多問題。」
爸爸依然有教養的回答:「沒關係,你盡量問,我是你爸爸,你不問我問誰
呢?」
作者下了一個「警世眉批」──是的,如果你繼續回答不知道,你的孩子也會
漸漸知道,不必再問你問題了。
「不必再問你問題」了,才是代溝的開始。同樣的狀況也可能出現在一對情侶
之間。學歷有高低,並不能阻擋兩人相愛的意願,但「求知欲」如果有差別,
即使是「同等學歷」,也會遇到「我說的黛安娜王妃,你接話談起黛安芬胸罩
」的問題。曾有一位朋友談及他和太太相處的情形。他說,每次和太太一起看
電視新聞,太太常在發表意見時說錯成語,牛頭不對馬嘴,或顛黑倒白,他指
正太太幾次,太太都生氣,最後他只好憋氣不笑。
付出情感的意願或能力若有差別,久而久之,也會形成情感的代溝。愛的天平
偏頗再偏頗,終將被怨恨所推翻。
然而,大多數的人在長大後,只害怕物質世界的匱乏,並不恐懼自己變得一無
所知。也許你會說,社會才是真正的大學,但就讀社會大學,也得學習與思考
,否則「經驗法則」不會自動送上門來。
不斷重複已知事物,或許使我們覺得安全,但我們活著的目的並不是為了一無
所知、固執不變。
--
☉☆The journey is every thing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 TC218-187-23-244.dialup.dynamic.apol.com.tw海
- Oct 17 Tue 2006 00:42
繼續成長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